新的一年总是以一场会拉开序幕,各种会接踵而至,快的30分钟,慢的3个小时都有,一天来个两场,一天时间就过去了,每次开完要不大家吵的不可开交,要不就是都默不作声,在桌下玩着手机,领导咋说我们咋干,一场会下来要干什么,解决了什么问题依然一头雾水。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开会恐惧症?那么,我们该如何掌握开会技巧与流程,整理今天的文章为大家分享:
我们有限的生命就消耗在这一场场无限的会议当中。
如何让开会效率更高,能让决策来自于团队,而不是个人,《开会技巧与流程》中的7步结构化决策流程提高开会效率。
一、形成选择。开会的最终目的就是解决问题,形成决策。决策的前提是要有方案,并且方案可行。那第一步就要将问题转化成几个互相独立的方案。
比如:小王在一家小众出版社工作,图书品种专业又小众,近几年图书市场畅销品种特别多,这类小众书籍更是很难被人们关注到,领导开会要解决的问题是,后面单位是要开发新的产品类型,还是将现有的品种继续深挖呢?那问题来了,那就先把问题转换成几个方案,大家再讨论决策。一个方案是只专注于现有品种,并纵向深挖形成自己独有特色,二是缩小现有品种投入,大力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品种,三是现有品种保留并深挖,小规模试行新品种。
二、头脑风暴,找出可能的想法。这个时候就是让大家说,欢迎一切想法,先认同各种想法的可行性,最后是否真的可行还需要进行测试。但是,这个阶段主要就是形成氛围,让大家畅所欲言,不藏着掖着。
之前小王的单位开会的方案有了,这一步就是让大家畅所欲言,自己觉得哪种方案合适,要实行这样的方案,需要满足哪些条件。小王说:我觉得要大力开发新品种,我们现在这些太不符合市场了,有一次,我去跑市场,对方就觉得我们的书太难读了,不适合现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。。。。小王说起他出去跑业务的故事那是侃侃而谈。
三、规定条件。这个过程就是如果我们要完成你的决策需要满足哪些条件,这是个”反向工程“的过程,并不是说这个方案的可行的话需要哪些条件和数据的支持,而不是关心我们现在满不满足这些条件。
对于小王说的故事,那如果是真的,我们就需要有了解市场趋势的编辑团队,以及销售团队,甚至要了解当今销售的新模式这些条件。
四、确定决策的障碍。这个过程就不得不面对如果要满足那些需要的条件,我们有哪些困难需要克服。对于这个方案有怀疑的同事更应该让他们提出质疑,并慎重对待,否则一不小心就会感染上”责任病毒“,大家又会缩起来害怕只有自己对此进行负责。
小张年长小王几岁,比较稳重,提出了自己的疑虑,说:“目前我们对别的图书类型不是很了解,一是没有相关选题资源,还有就是我们的编辑团队对新的领域就得重新进行培训,都是一笔不小的投入,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小社来说风险还是挺大的。“
五、设计有效的测试。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要想满足这些条件我们小范围地试一下,或者找一些相似的案例的数据进行评估。
这天,领导老李带着小王来到了兄弟单位学习,兄弟单位的领导老黄接待了他们,他们做了很多优秀的畅销书,老李来取取经。老黄说:”我们也是经过了很多年的积累才有手上的这些资源,现在这些资源竞争太激烈了,发行的模式也是各种各样,我们现在很多书都是我们单位的小刘做直播带来的流量呢,我们小刘年轻没事就捣鼓那些新媒体,现在我们新媒体交给她运营,粉丝都上万了,现在想找别的达人带货成本太高啊。“
老李和小王面面相觑,默不作声,我们要是想白手起家是多难的一件事。
最小可行性分析
六、分析。这个过程就是根据测试的结果来分析。老李和小王回去后想来想去还是觉得这样蛮干还是风险太大。这一步呢要让当时最持有怀疑态度的人来做分析,如果他都觉得可行,那才能真的服众。
七、做出决策。分析后就很清楚了,老李还是觉得大规模地投入新业务风险太大,就把小王的这条方案pass了,经过一系列讨论,调研还是觉得第三种方案最可靠,小王对这个决策也是心服口服。